【招商策略】科创类企业该如何估值?——兼论PER估值方法适用性( 二 )

? 半导体类:半导体企业往往具有高额研发投入以及试验成本,一般可以采用P/S、P/FCF指标对其进行估值。

? 重资产&高杠杆类:前期投入巨大成本导致巨额折旧或者摊销的企业来说,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是一种较为长期的估值方法,其本质也是P/E的变形,主要是去修正因为巨额折旧和摊销对其盈利状况扭曲的情形,从而可以让不同财务杠杆的企业进行比较,也常用于公司并购的估值。

? 我们在2017年10月29日发布的《重估A股稀缺科技龙头:三个方法论》中提出:基于PEG方法对高研发投入科技公司估值额的缺陷,我们提出新的估值模型,即市值-研发支出前盈余(PER)估值法以体现研发的价值。

? 在美国该指标有较好的作用,美国标普500成分股中,PER基本介于10~30倍之间,平均值为22.6倍,对应PERG主流介于0.8~1.5之间,平均为1.2%。其中,具备较好增长前景的公司,例如Facebook、英伟达、应用材料、微芯科技等半导体芯片类公司,PER相对较高,大约在20~40倍,而较为成熟,老牌科技股PER相对较低,估值在15倍以内,例如英特尔、IBM。

? 根据我们对高研发投入行业和个股案例的历史PER估值法下的估值波动分析,得到以下三点基本结论:(1)高研发投入的行业往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行业;(2)PER估值法更加适用因高研发投入侵蚀盈利的行业和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在8%以上的公司几乎全部适此估值方法;(3)伴随着长期高研发投入,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盈利开始逐步稳定,PER进入更低的区间,PER估值法同样适用于进入成熟阶段的高研发投入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