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外 普贤寺两条神秘的“低头龙”( 三 )

普贤寺门口立着三块石碑,有一块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重修殿碑和一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的功德碑,字迹工整,大部分依然十分清晰。在一旁,还有一块年代更加久远、已看不清何时雕刻的碑刻,仍然有不少字迹可辨。

进入普贤寺,大殿整体为木质结构古建筑,转角斗拱上有数个少见的龙头造型,层加叠架着承载屋脊出挑。大殿内,有两根实木立柱,柱上各盘旋着一条巨龙雕塑,雕塑手法高超,身形神态活灵活现,只是龙头朝下让人颇为诧异,这与平常看到的气宇轩昂的龙的形象大不相同。大殿上方的横梁上,明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所刻下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据史料记载,普贤寺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师宝昙和尚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前后主持重建。峨眉山地方史料记载:“明宝昙国师,吴人,乃断岩禅师後身。洪武初,敕往峨峰,重建锡瓦殿,并铸普贤金像。留蜀十年,道化大行。后召还,卒天界寺。”

峨眉山市文史研究员谢君洪推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以后,便大力宣扬佛教,将统治理念融入其中,于是派遣宝昙和尚来峨眉山传播佛教。宝昙圆寂后,灵骨安放于普贤寺西侧的“宝昙和尚祭祀窟”内,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一旁还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还刻有朱元璋赠宝昙的诗:“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心?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