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外 普贤寺两条神秘的“低头龙”( 四 )

据普兴当地乡贤传记载,普贤寺并非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前后才修建,而应该是北宋仁宗(赵祯)天圣一至九年间(公元1023年—1031年),创建在双福河上游普兴场上的圆觉殿,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

为何低头?较大的可能是太子龙

在谢君洪看来,普贤寺现保留的大殿为单体木结构建筑,挑、梁、拱、柱均体现出皇家风格的建筑规制,尤其是转角斗拱以龙头形状雕琢呈现,表明这应该是帝王官庙专属;其次,大殿立柱塑龙且龙头向下,这在全国佛寺建筑中也是少见的。这样的建筑特点,证明普贤寺是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木质结构中带有皇权象征的一座建筑体。

两条“低头龙”修建于何时?又有何意义?峨眉山市文物管理局局长代成刚表示,这两个龙头朝下的雕塑具体修建时代已无从考证,也没有相关记载。如今只能推测,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天子(朱元璋)不可能低头,这两条龙比较大的可能是太子龙,让太子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从而宣扬尊师重教的理念。

据史料记载,宝昙和尚重建普贤寺后,这里香火持续旺盛,在此常住的僧人达二三百人之多,引峨眉、乐山、夹江、沙湾、井研、犍为、峨边、眉山、雅安、洪雅等地的信众虔心朝拜。普兴乡亦应"普贤之地,兴旺之乡"寓意而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