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一起唠唠“流量小生” | 国金证券产研笔记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重温经典#一起唠唠“流量小生” | 国金证券产研笔记

内容来源:《娱乐粉丝经济专题研究:“流量明星”的神话与现实》(报告始发于2018年2月5日)

什么是“流量小生”?它是影视行业的救命稻草吗?

19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国际交流的频繁化,大众对流行娱乐的关注焦点从港台走向日韩。近年来,鹿晗、吴亦凡等众多“韩系偶像”回归本土,本土偶像培养也开始盛行。“流量小生”“流量小花”成为市场上哄抢的稀缺资源;他们的粉丝圈子被称为“饭圈”。无论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是综艺,资本方和内容方都坚定的认为“流量小生”就是收益的保证灵药,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偶像”和传统艺人是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媒体和投资者经常将“偶像”或“流量小生”视为传统艺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认为,“偶像”(“流量小生”)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演艺明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韩国将演艺明星分为偶像(爱豆)、电视剧明星和电影明星,三者的圈子有很大差异。在“偶像”概念传入中国之后,又被冠以“流量小生”或“流量小花”的名号。同样是90后明星,鹿晗、吴亦凡是典型的“偶像”(流量小生),张一山、蒋劲夫、林更新属于传统艺人,杨洋、李易峰、王俊凯则介于两者之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