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圈地还是规模效应,养老机构连锁化前路何在?( 五 )

从融资途径上来看,股权融资成为了现阶段养老企业一个重要的、低成本的融资途径。龙攀介绍,从2016年开始,行业有一定品牌和规模积累的企业开始寻求股权融资,一些医疗产业方向的基金和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投资、收购,2016年出现了第一批股权投资事件——光大约以4亿元收购汇晨、宜华健康4.08亿元远收购亲和源等。

王桥表示,因为养老行业起步晚,缺乏相应的积累,发展连锁企业还面临着人才供给等难题。“在资本的眼里,养老行业有很好的成长性,从行业自身看,当下人才的供给并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如发展连锁化,需要相应的机构院长或者区域公司总经理,兼顾养老相关的业务与机构管理,因为市场供给跟不上,一般需要企业自身培养3到5年以上”,龙攀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对于行业人才总体的素质偏低、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入的原因,龙攀表示,一方面是养老行业承受不了太高的劳动力薪酬成本,另一方面是养老行业的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养老服务专业招生难一直困扰着各大职业院校。除来工资水平与职业认同感,政府在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供的系列措施,还不足以形成能够吸引年轻人或者院校去投身于老年服务教育的制度环境,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出台、落地与细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