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部作品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他说他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搬运工”( 四 )

还有人,选择用这方舞台,致敬心中的英雄。群舞《红韵》中,火红的扇与穗,犹如中华儿女身上流淌着的滚烫血液,顽强奔腾;他们手中舞起的红旗,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

而更让人感佩的,是台上的演员全由上海市残疾人舞蹈团的听障人士组成。

五分钟的舞蹈,每一个节奏点,是编导於沁心打着节拍一步一步排练出来的。“只要有一个人换了,大家就要重新记节奏”,但让她感动的是,即使再苦,从来没有人说过放弃,“他们的眼里,全是对舞蹈的热爱,除了听,他们什么都能做到。”

情景小合唱《种子》根据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作曲王晓宁“临阵受命”,“两天作词,3天作曲,5天完成”,采用藏族音乐和汉族音乐的结合,唱出了钟扬教授援藏16年,行路50多万公里,采集4000万颗种子,献身科研、献身教育、献身理想、可歌可泣的“种子精神”。

惠民

从剧场社区,走向网络直播

决赛之外,“十二艺节”期间,“群星奖”还将在上海举办两场获奖作品展演和24场基层惠民演出,覆盖上海16个区,所有演出均为公益性演出,足不出“沪”,就能欣赏到河南坠子、陕北说书、西河大鼓、常德丝弦、绍兴摊簧等具有地方韵味的表演样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