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一桌菜,才成一家人( 三 )

因为走走吃吃,因为这些谈话,马可进入了中餐的世界和中国的世俗社会,同时他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他解释了当代中国的“人狗”关系。他说广东人并不见得什么都吃,不过广东人的确热衷吃野味,因为人们认为野生之物有食疗保健功效。这与岭南的开发史有关,那些政治异见者远徙南蛮之地从而带动了粤菜的不断革新。马可还说北京的烹饪与政治挂钩,四川是麻辣主义,江南是“肚皮文化”,台湾是“小吃大味”。讲北京,就切入宫廷礼仪、满汉同化、烤鸭外交;讲四川,伴随西部开发、城市变迁、移民生活;江南的婉约风格,台湾的市井烟尘……徐徐道来,不胜贴切。

马可也探究中餐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饮食传承往往只有百年,难以接续。马可认为,这与中国缺乏完善的专利机制有关。新菜品研制不易,抄袭成风,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发明,老品牌也没有跟进的活力。食之一事,为民之本,牵系甚广。马可借由各处食事获得观察各地人文状况、社会事务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渠道,阐述各种事实反映和独特思索。

马可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长期负责中德和日德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天堂之旅》随处见信手拈来的中外饮食名论、中国饮食典故。全书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不过,从情感的表达上,扶霞更直率更有共鸣感。嗯,或许可以把《鱼翅与花椒》与《天堂之旅》视为两盆风味各异的佳肴,各有其趣,各有所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