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图为吴恒灿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

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 悦摄

抚摸着崭新的马来文版《红楼梦》第一卷,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唯一华人董事、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告诉采访人员,这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先后翻译出版后又一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四大名著翻译计划成功在即。

“没有相识,何来感情。”从事马中翻译交流工作近40年的吴恒灿引用马来语谚语说,不同文明之间同样如此,先要通过交流“相识”,方能增进理解,继而相互融合,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完成翻译并不是终点”,吴恒灿介绍,汉文化中心还在积极推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以马来戏剧形式巡演,让它们真正“融入马来社会”,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两年前排演《西游记》时,吴恒灿就为这部中国神话小说加进了不少马来元素:给孙悟空穿上了马来民族服饰“巴迪”,将“土地公”改成了马来西亚人民熟悉的“拿督公”。他回忆说,当孙悟空一拍土地庙,“拿督公”颤颤巍巍现身时,台下马来观众笑声、掌声一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