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二 )

今年,吴恒灿又在积极推动将《三国演义》搬上舞台。他说,《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改编工作更为不易。为此,汉文化中心联合国家语文局专门组织了编剧培训班,将准备排演《三国演义》各所学校的老师都请来进行培训。未来一个月,他还要巡回各校指导排演工作。“为了排演,我是‘全家总动员’,太太和女儿都投入策划。”吴恒灿笑言。

令吴恒灿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作品日益为马来民众熟悉、接受。此前,已有马来学者撰文进行《三国演义》和马来西亚古典小说的人物比较研究。不久前,新山举行马来西亚传统的“三人说剧”比赛,就将《西游记》列为主题,还专程邀请吴恒灿前去颁奖。

吴恒灿说,其实,当年他选择走上翻译道路,也是希望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和马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他回忆,当时马来西亚著名诗人乌斯曼·阿旺鼓励马来语专业出身的吴恒灿,“(将马华文学翻译为马来文的)工作必须有人来完成”。“我不来做,谁来做。”吴恒灿说,自己毅然投入其中,并进而从事马中翻译交流。

“马中文化交流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两国政府和各界的大力支持。”吴恒灿介绍,1989年,自己随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代表团访华,见证了马中两国在文学、语文、翻译和出版等领域合作的开始。随后,就有大量马中文学作品在两国翻译出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