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三大变革再扬帆( 四 )

但是,大型集装箱船舶对港口水深、装卸效率、集疏运条件等有着严苛的要求。在经济性方面,超大型集装箱船对海运贸易波动极为敏感,过低的装载率很可能让船东无法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以亚洲至欧洲的西行航线为例,装载率可达99%;但从欧洲至亚洲的东行航线装载率常处于50%左右,直接影响了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经济性。

在运价方面,根据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2018年上海至欧洲的平均运价为822美元/标箱;在2010年最高时曾达1772美元/标箱。大幅降低的运价,让船东在订购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时会更加谨慎。

同时,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也对港口通航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目前亚欧航线28个大型港口中,至少有7个因为吃水、吊桥等原因无法接纳2.2万标箱型集装箱船。

此外,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港时容易导致航道、港口拥堵,增加港内作业时间和停靠成本,降低通行效率。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1.8万标箱及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达到创纪录的61艘,但2016年订单量则降至零。这说明船运企业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追逐趋于理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