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上)( 二 )

村民家门口的大石包

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

2004年7月,盛夏的骄阳炙烤着西昌市黄水乡洼脑村,一辆黄色长臂吊车轰隆隆地驶过安宁河东岸,划破沉闷的夏日。这是西昌到攀枝花的西攀高速公路工地,忙碌的却是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与西昌文物管理所的考古工作者,由于西攀高速将从地势平坦、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的安宁河东岸通过,六座大石墓即将从地面消失,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

吊车停在洼脑一号墓前,一号墓长25米,宽12.6米,高2.9米,由十余块扁平的巨石竖立成长方形石壁,尔后在墓室中堆砌石块、泥土,再在其上覆盖墓顶石,最小的一块也有几吨重,没有几十个壮劳力休想移动分毫。

随着考古工作者的哨声,一块块墓顶石被吊离大石墓,在起吊洼脑一号墓时,起重30吨的吊车居然也力不从心,连续吊了几次,巨石依旧纹丝不动,反倒是吊车尾部几次离地而起,惊出司机一身冷汗,最后不得不缩短吊臂,这才将巨石吊离。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安宁河流域共发现大石墓232座,自北向南分布在安宁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山坡上。墓高约2—3米,规模最大的长达数十米。在空旷的安宁河谷,这些庞然大物矗立在河边、公路旁、农田里,甚至村民的家门口。洼脑一号墓就在杨建华与王仁芬夫妇俩的包产地里,每次下地劳作,夫妇俩都能碰到这个“老邻居”,累了还能坐在上面歇歇脚,不过说起大石包的由来,却一直犯嘀咕。夫妇俩挤在人群里,想看看大石墓中究竟藏着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