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上)( 六 )

洼脑大石墓连同之前的考古发掘已大概可以为邛人画一个肖像:邛人头插发笄、发钗,手戴铜镯,是个典型的西南少数部落;族人死后实行二次葬,墓中尸骨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也是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古人经常采用的葬式。

“月鲁坟”“濮苏乌乌”背后的文明密码

洼脑大石墓发掘结束后,笔者来到德昌县六所乡永兴村,小六所大石墓群就在永兴村村口一块空地上,与当地百姓相处甚安。午后的永兴村有着难得的安宁,罗朝友倚在一座大石墓上,悠闲地打着盹;两头牛拴在榕树上,嚼着干草,甩着尾巴;大石墓上生长着一株遮天蔽日的大榕树,阳光从茂盛的枝桠间透出来,在松软的土地上洒下碎碎的影子。

罗朝友告诉我,村里老人称大石墓为“月鲁坟”,说是元末明初月鲁帖木儿将军的坟墓,不过这个月鲁为什么这么多墓,却谁也答不上来。永兴村几百号人的先祖都是清代“湖广填四川”才迁到安宁河流域的汉族,迁来时大石墓已经在这里了。这些迁徙者对大墓颇为虔诚,在墓上栽上了一株株寓意安详的榕树,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最终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榕树也已经百岁高龄了,与大石墓盘根错节在一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