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城市每个角落( 二 )

实时监测河道沟渠水质,曾是水务部门工作的难点。传统监测方法时效差、布点少、建设运营成本高、数据量不稳定,人工巡查更是费时费力。自2018年起,海淀区水务局联合区内企业在北部重点河道南沙河流域布设监测点位。如今,一个个漂浮在河面上的白色圆盘,形成水质采集网,10分钟传输一次数据,24小时不间断,成为河长们的贴心“助手”。

目前,海淀区已经在南沙河上14个主河道监测断面和15个支流(支渠)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设备。这个名为“海淀区河湖水质监测系统”的项目简化了操作流程,赋予了管理需求的实时性;移动端APP便于随时查看,可直接运用定位系统对排污点进行追踪。

“设备投用后,有效预报了流域多起污染事故预警。”海淀区水务局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何思表示,该项目还将与海淀区政府云平台对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质信息的快速回传,水务管理者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和手机用户端,就能及时、准确掌握河道水质情况。

利用量子点光谱检测方法,实时监测河道水质,实现了对目标水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尚属全市乃至全国首例。今后,海淀区还将在南部的万泉河、圆明园福海、翠湖湿地等区管重点河湖布设该系统,逐步实现区管河湖全覆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