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城市每个角落( 三 )

水质监测只是海淀“城市大脑”实现的功能之一。自2018年起,海淀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海淀“城市大脑”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当年年底“城市大脑”框架设计完成,目前已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及城市交通四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市大脑”使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可追溯,60秒接报响应,3分钟事件报传;实现了渣土车无资质、闯红灯、污号牌、挡号牌等行为的自动识别;搭建起全区接入能力500万量级的统一平台,采集2万多条传感数据,融合多种网络,初步构建一张感知网络。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在海淀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看到,满墙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交通、市容、环境等领域数十个智能化场景,每一项运行情况都配有详细的数据和指标信息。“城市大脑”就像一个瞭望哨,把“触角”延伸到海淀的每一个角落。

“城市大脑”不仅是技术上的整合,更是机制上的创新。海淀区成立了由交通、城管等24个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专班办公室,探索制定“城市大脑”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实施方案,实现“机制+科技”的融合治理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