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 七 )

上海夜晚的“上海味”如何与居民和谐共生?大沽路夜市提供了具有借鉴的做法。

最初,为减少扰民现象,南京西路街道对大沽路酒吧进行了包括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等措施的集中整治。“环境是好了,但酒吧的生意也少了。”街道负责人也深有感触,大家都说“有点可惜”。

2017年7月,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选出一位代表,给街道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在政府监管下,“抱团”规范经营,同时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管理宽松度。

收到这封信后,街道非常重视,在街道牵头下,大沽路酒吧经营者聚在一起,商议如果规范经营,并共同推出了“经营公约”,对酒吧的噪音分贝、经营范围、市容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约定。街道也答应,会对酒吧的监管逐步放宽。

由于酒吧严格按照公约执行,后来的经营过程非常顺利,居民投诉量从每月40多个直线下降为个位数。

有了酒吧自治的经验,街道又引导大沽路上所有74家商家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员会 。商家自治委员会发挥出积极自治作用:曾有一家商铺多次被居民投诉扰民,自治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主动给商户施压,并与商铺租赁方协调,在该商户租赁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解除租赁合同,将该商户清理出了大沽路,全过程中街道都没有介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