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2.8万公里: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徒手抓4吨重的卫星

1992年5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七名宇航员向着太空浩浩荡荡地进军了。这是“奋进号”的首次飞行,谁知它进入太空后,便开始对一颗卫星穷追不舍。

经过三天的辛苦奔波,“奋进号”终于追上了同向飞行的卫星。不久,宇航员皮埃尔·索特从舱内走出,缓缓移动到机械臂顶端的平台上。紧接着,舱内的宇航员小心翼翼地操控机械臂,让索特逐渐靠近卫星底部。)

要知道,当时“奋进号”与卫星同时在360公里的高度上以28000公里的时速高速飞行,而距离却仅有15米!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宇航员为何要出舱靠近卫星呢?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1、 “小六”上天

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全球迅猛增长的通信业务,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决定向太空发射新卫星以接替有些落伍的“国际通信卫星5号”。新卫星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国际通信卫星6号”,我们就称它“小六”吧。

按计划,首批将研制5颗“小六”,均为自旋稳定卫星,直径3.6米,高11.7米,设计寿命13年,每颗卫星可同时中转12万条电话线和3个电视频道。无论是个头、体重还是通信容量,“小六”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