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清泰:中国如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十 )

特斯拉2003年成立并进入了试错和“烧钱”的过程。经历了创新—融资—失败,再融资—再创新—再失败的五次循环,在亏损的情况下2010年股票上市。到六次融资,也就公司设立是十年之后的2013年电动车产品才批量上市。在这期间公司随时都可能失败、终结。创始人马斯克曾坦言,一觉醒来枕头上就是泪水。可以说特斯拉能闯过一个个险滩是成熟的资本市场推进的结果。那些精于新兴产业研究的分析师,早在特斯拉股票上市时评论,特斯拉的创建只有一个目标:用“硅谷的”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彻底改变乃至颠覆传统汽车制造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投资者理解特斯拉公司的价值;而投资者在市场中练就的价值发现能力,使他们更看重公司未来,而不是眼前的盈利;加之资本市场“宽进入、严监管”和灵活融资的制度设计,形成了具有远见的资本配置能力。前期的谷歌、后来的脸书和再后来的特斯拉等不断重复着资本推动创新的故事:一方面以强激励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投资成功后的超额回报激发VC、PE以更高的热情冒险大显身手。

相比于我国对汽车行业实行的产业政策,显然是两种创新环境。由此看出,我们不能只要创新的成果,而不要试错的过程。重要的就是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容忍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