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清泰:中国如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八 )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市场中是弱者,他们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这些企业有创意、有处于萌芽期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有创业的冲动,可他们没有资金、没有资产,但他们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基于这一点,以色列,美国,日本等都有专门针对这些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设立有政府背景的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较大的杠杆效应,增加了对创新创业的资本供给,成为活跃创新的催化剂。

经济观察报:中国在自主创新上有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径?例如去突破一些“后发者劣势”。

陈清泰:创新发展有共同的规律,这是主要的。当然也会有国别特点。近年我国科学技术有了较快发展,恰恰就是发挥“后发优势”的结果。

但是,“后发劣势”也是明显的,比如对国外技术依赖的惯性、专利壁垒形成的障碍等。较长时期我们处于投资驱动的发展期。主要技术依靠引进,企业资金大都投向生产能力建设。而用于技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技术,企业自身研发机构的设置和投入基本局限于消化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外的创新体系尚未提上议程。这就使我们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从创建创新发展生态开始,至今也不过十年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