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艺的「低模式创新」(12)

更重要的是,在视频平台内部,头部综艺产品的对垒已经形成——爱奇艺坐拥新说唱、街舞团、偶像练习生;腾讯持续运营明日之子和创造营;优酷也拿出了“这就是”系列。三家各自养成了头部综艺IP和品牌,每年持续燃烧大量的投入,来换取高额的利润回报,《中国新说唱》第一季的制作成本达到了2亿。

头部综艺的激烈竞争和“高投入、高回报”的生产模式,使得三大平台为了维持竞争力、持续扩张,不得不将大部分制作资金被分拨给头部综艺既有IP的持续制作和新节目的创新。但这也注定了高昂的试错成本,头部综艺一旦创新失败,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在这趟不允许退场的高速竞争中,视频平台开始尝试在中腰部综艺领域建立竞争力。但头部综艺大投入使得平台对于中腰部综艺的投入有限,因此“以小博大”成为了生产策略,而基于“低模式创新”的情感综艺,就脱颖而出成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目前而言,这些综艺都是从腾讯、芒果TV等视频网站发酵而来,它们在制作层面正探索更为轻巧的模式:大多数节目邀请二三线明星作为嘉宾,人数被控制在4-6人,同时批量引入以明星的亲朋好友为代表的“半素人”;场景多发生在家中或所在城市内,缩减了在艺人片酬和舞台/置景方面的高额支出。而在节目体量上,多数“中国式情感综艺”都控制在10期左右,其中《女儿们的男朋友》第一季为实验季,长度只有6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