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艺的「低模式创新」( 八 )

国产综艺的「低模式创新」

袁立抨击《演员的诞生》节目组恶意剪辑除“冲突性真人秀”之外,陷入困境的还有表演类综艺。作为强内容性节目,表演类综艺承接的是“晚会逻辑”,扮演着刷新视听体验的角色,它的高光时期是信息不够发达的时代,在当时,这种模式是优质内容分发的重要渠道。

但伴随着文娱产品的丰富和互联网的发达,表演性综艺提供的视听体验——以歌舞演技为主——在微博、B站、音乐平台等社交媒体和兴趣社区中随处可见,对观众的吸引力逐步减弱。此外,内容创造力的疲软、小众文化缺乏土壤,也都导致表演类综艺提供的内容逐渐同质化,而大舞台本身是一种展示,观众只能参与单向的欣赏,很难引起情感互动。

这一切都让“晚会逻辑”的表演综艺与观众的口味拉开距离——《中国好声音》、《歌手》等节目曾一度成为炫技舞台,导致观众对铁肺、铁嗓的厌倦;即便在最新的节目中转向对音乐底蕴和原创色彩的挖掘,但“唱老歌”的模式在提供新鲜感方面,注定面临着较低的天花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