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分钟到3分钟,他们如何与地震波赛跑?| 足迹( 四 )

钱台长提到的“中国网络”,就是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不断完善中的“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建思研究员介绍说,在系统建立之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还是分散的小网络,国家地震台网、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三个层级各自为战。2008年汶川地震后举全国之力对震区400公里范围进行加密观测,是“小网变大网”动态组网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90分钟到3分钟,他们如何与地震波赛跑?| 足迹

地震仪工作原理

杨建思:“在汶川地震现场,我们就灵活调动了全国的力量,包括青海、甘肃、陕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和地球所,通过这种虚拟动态组网的方式,所有的台站全部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把汶川地震震源区全部包围起来。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敢想过把这么长的地震区给围起来观测,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在几天之内完成的。”

如今,“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就像一张不断延伸的巨网覆盖在中华大地上。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蹲点期间的第三个没想到,就是能亲眼见识到这套系统的强大功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