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生产、分发多级分化 谁来定义内容生态?( 三 )

当时速途专栏的所有位置(包括头条) , 都可以让读者通过对文章打分来“投票”选举出来 。 借助这种模式 , 速途专栏页面得以在一天内实现多次更新 , 节约了我这个主编的时间 , 且呈现的内容真正是受读者欢迎 , 而不是被我个人认可的 。

至于编辑推荐 , 则是传统媒体甚至包括PC时期的网络媒体 , 最主要的内容分发模式 。 吴晨光回忆 , 上世纪媒体行业最让人羡慕的岗位就是编辑 。 编辑对稿件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 在“一纸风行二十年”的《南方周末》 , 也执行着“记而优则编”的规则——编辑是中心 , 记者和稿件由其调度 。

时光荏苒 , 在今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了一种趋势 , 仿佛万事万物离不开人工智能 。 对于内容分发 , 也是如此 。

吴晨光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算法” 。 在一点资讯、今日头条 , 用户点击、评论、转发、搜索、订阅了哪些内容 , 算法都会记录下来 。 然后根据此前的浏览记录判断某一个用户喜欢什么 , 然后投其所好 , 推送他喜欢的东西 。

算法或者人工智能的出现 , 得以让更多的内容高效分发 , 且对于用户来说实现了“千人千面” 。 然而就目前各大平台的表现来看 , 如果过分的依赖算法 , 时间一长 , 就会钻牛角尖 , 只给用户只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 , 把用户从这个世界就此隔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