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两大湾区港口融合镜鉴:港口间寻找利益共同点( 三 )

东京湾:政府大力统筹港口分工日本东京湾区内有六大港口——横须贺港、横滨港、川崎港、东京港、千叶港、木更津港,其中,京滨港区(东京港、川崎港、横滨港)如今的年吞吐量已达700万TEU,占全国40%。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开放国际贸易,对港口进行重建,区内六个港口吞吐量迅速提升。1959年,东京湾的货运量比1955年同比增长两倍。然而,东京湾内港口的效率却未能跟上,港口严重拥堵,货物和船只滞港问题很是棘手。

另一方面,湾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山本大志表示,这带来了一系列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固液体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问题。“公众对湾区城市内滨水地带等港口城市配套功能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港口内外部问题频出,如何应对?山本大志表示,的确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但在东京湾内,6个港口分别由不同的管理主体负责。“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如果要让它们自己来进行协调比较困难,所以,政府在其中的统筹十分重要。”他坦言。

山本大志指的是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对湾区内各港口角色进行顶层设计。早在1951年,日本政府已制定《港湾法》,取消了中央政府的直属港口,规定各港口都要有地方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并且加强中央政府在总体规划中的权力。中央政府(运输省)将制定全国港口发展的五年计划,包括决定港口数量、规模和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