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中鸟》 休闲伦理与观鸟精神( 二 )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观鸟?

在《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中,作者斯蒂芬·莫斯没有直接提出、却反复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观鸟活动?莫斯将观鸟的历史追溯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吉尔伯特·怀特身上。令人诧异的或许是:难道人类对鸟类的观察,不是亘古有之吗?显然,对于莫斯来说,各民族的先辈们对鸟类占卜的痴迷,以及流传下来的由鸟类引发的诗情画意,都与现代人参与的观鸟活动有根本不同。那么这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这一切还要从怀特这位西方公认的“现代观鸟之父”说起。怀特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小村落塞尔伯恩,年过半百他再次回到家乡,对家乡的气候、地质、地貌、物候、物产、人口、生态,尤其是鸟类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和记录,直至离世。在教区事务之余,他晃荡于田野乡间,最终将自己的随笔以信件的形式整理在1789年出版的《塞尔伯恩博物志》中。在书中,怀特不仅以相当细致的笔触描写了鸟类的外表、声音和行为,而且将自己从观察与聆听中获得的感性体验动情地传达出来。对怀特而言,鸟儿与其栖息的环境是带给人身心愉悦的源泉,而不是有待开拓、挖掘的资源,他超越了同时代人收集鸟羽、鸟蛋和标本的狭隘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