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汽车大脑”是怎样炼成的(科技视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记”之二)( 三 )

2006年4月,通过朋友介绍,刘祥伍认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徐向阳。早年曾在德国奔驰公司访学的徐向阳,又向他推荐了德国凯姆尼兹工业大学教授谭伯格。他俩已合作多年,采用新原理设计了8AT。

“当时8AT还只是一个概念。”刘祥伍介绍,谭教授到中国来了好几趟,曾多次与徐教授向国内相关企业推介8AT,结果都被拒绝了。

“2007年4月的一天,我在北京跟谭教授见面,他用英语讲,徐向阳翻译,我听了整整4个小时。”刘祥伍回忆,“当时我听着很振奋,感觉到他对8AT很自信。”

“谭教授讲的8AT到底行不行?”刘祥伍私下里问徐向阳。

“根据我的知识、背景和我们前期的研究,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方案。”徐向阳说。

“我要干的话,你跟不跟?”刘祥伍又问。

“您要是干,我一定奉陪到底!”徐向阳脱口而出。

2007年7月31日,刘祥伍与谭伯格在青岛签订了8AT开发合作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