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或成最后机会( 二 )

2006年,曾在临床中用于清热、解毒等鱼腥草注射液引起多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并出现数例死亡,这直接导致当年6月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数月后,鱼腥草注射液被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禁,但只能用于肌内注射,还须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加注“警告:本品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字样的警示语,并须标明对本药品有过敏者、孕妇、儿童禁用。

2015年,江苏苏中药业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在广东引发多名患者不良反应。数据显示,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生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508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突出。

2017年9月,红花注射剂和喜炎平注射剂四批次药品在山东、新疆、甘肃等多地注射后出现十多例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紧急召回。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4.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