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新塘沽 永利化工抗战入川记(三)( 七 )

黄海社虽是民营研究机构,但在上世纪40年代,它几乎就是中国化工研究的先锋。黄海社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哪怕是在百不如意的境况下,他们都不会放弃科学研究,而是不断寻找新的使命,“华西化工急待开发,学术研究尤应重视,以本社之夙愿,不当因播迁而稍存观望,故特在五通桥购地建屋,以冀树立华西化工学术研究之重心。”正是黄海社有如此的抱负,才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下为中国的化工业留下了一批堪称栋梁的人才。

范旭东曾说:“中国如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惟有邀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关起门来,静悄悄地自己去干,以期岁月,果能有些成果,一切归之国家,决不自私,否则也唯力是视,决不气馁。”后来周恩来总理称“黄海”是“技术篓子”是有道理的。1952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就是以这个“技术篓子”作为班底,“任孙学悟先生为该所所长,张承隆先生(黄海社副社长)为副所长,所有人员待遇照旧”(1952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同意黄海社改为本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