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文学期刊篇)

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文学期刊篇)

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文学期刊篇)

程永新

寻找中国故事

何 平:最近你的《一个人的文学史》时隔11年后再版,你也知道我们的文学史很少谈编辑,谈到文学期刊也往往是某年某月发表了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更不要说谈一部作品发表背后曲里拐弯的那些东西。而事实上,就像我几年前给《小说评论》写“先锋小说三十年”的专栏,很多重要和一手的信息都来源于你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你觉得当代文学史如果要谈编辑和刊物如何去谈?你也可以用你熟悉的《收获》做例子具体说。

程永新:编辑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苏童当过编辑,刘恒当过编辑,他们最终成为好作家是他们的造化,没成为好作家的编辑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命数。我这么说,不代表编辑工作不重要,几十年当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批评与刊物,当然重要的还有读者。优秀的编辑往高里说,他们是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是文学家园的守夜者;往低里说,好编辑不仅仅会改错别字,它还需要一种禀赋和感受力,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具备与作家沟通的能力,能把有潜力的文本变成一部优秀之作。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都弥补不了,我非常赞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