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福利制度为何陷入两难境地?(侨界关注)( 五 )

“社会保障制度遭受的紧缩压力,与民众不断高涨的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呼声,造成了政府政策抉择上的两难。”周兴说,欧式选举制度以及时常应用的全民公投手段,常常令政治家因顾虑选票而难以大刀阔斧地推行实质性和结构性的改革。

借鉴:因地制宜与扬长避短

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已有数百年历史,利弊分明,其发展历程可以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高福利是一把双刃剑。福利一旦提高,很难下降,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时,需要更审慎。”李斧认为,每个国家国情不可能一模一样,福利制度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此外,发展福利制度,要逐步渐行,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适应,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起伏和周期性。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保制度的国家之一,社保制度大框架稳定性强、连续性好、保障度高,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唐志红说,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德两国可以加强在社保制度建设领域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中国需要研究和学习西方各国社保制度的优点,但也要走出对西方福利制度的认知误区。”兰孝程表示,高福利制度的弊端有三:一是看病和吃药免费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二是不计成本增加福利支出,造成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三是看病和教育机构变得越来越庞大,增加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