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圈里的35岁现象:“管理人员都不缺,缺的永远是干活儿的”( 二 )

毫无疑问,在这位高管眼里,35岁仍在低职级徘徊的人,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哪怕你愿意降价,买主也看不上。

一位在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人士说,这位高管的言论,话糙理不糙,只是说错了场合。如果招聘资深工程师级别的员工,他心里会默认候选人不超过30岁。但他不会傻到写清楚明确的年龄要求,等人来揪辫子。业内的默契是,在从业经验这栏上委婉地提示,比如要求3年、5年、8年以上经验。

不久前,突如其来的甲骨文裁员风波,激起了人们对中年危机的忧虑,尤其在技术急速更迭的IT和互联网行业,安全感正变得日益稀薄。网上有人嘲讽甲骨文平均年龄37岁、突然被裁员的工程师们“不值得同情”——他们年轻时没有选择冒险和奋斗,进了舒适的外企,最终活成了温水里被煮的青蛙,活该。

被裁的甲骨文PeopleSoft高级首席工程师方文(化名)对采访人员表示,他的许多同事在求职时遭遇了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大家陷入不愿对外表露的深深焦虑中。

在甲骨文9年,方文完全认同甲骨文不歧视中年人的价值观。他的美国同事里有50多岁、头发花白仍在写代码的,他自己也面试过40多岁的程序员,对方应聘的是普通基层岗位,方文没介意对方的年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