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风口上的“三节课”( 二 )

模型搭建、人才培养、导师合作、教学设计催生标准化课程

2015年末,三节课成立之时正赶上知识付费的浪潮。三节课创始人后显慧认为三节课定位的是职业教育,与知识付费的内核有所不同,知识付费是传递一些知识,而职业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外化。

思索过后,三节课决定,选择一个与知识付费的差异化战略——专注新职业教育板块。

“当然,我们也享受到了知识付费的红利,因为大家都通过知识付费了解到了教育和学习这件事,知识付费帮我们影响了很多用户。”

相较于K12教育,职业教育由于课程体系的复杂性、涉及到的知识广泛性更难标准化,三年以来,三节课一直在探索的一大考验和难点就是如何将非标准化的课程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问题。

课程的标准化产出首先在于能力模型的搭建。

为了使能力模型切实符合市场需求,三节课汇集了不同企业、几千份招聘简历,通过筛选提炼出高频出现的核心关键词,比如新媒体运营要求要写文案、做内容分发、用户运营,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市场对人才能力的基本需求。然后根据关键词的抽样萃取,制作成课程的能力模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