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瑞幸推手,配送端如何成为咖啡新零售的胜负手?( 四 )

瑞幸咖啡切入市场即选择了一条「轻堂食、重外卖或自提」的路线;笔者在北京走访了一些瑞幸咖啡的线下店 , 往往在某一个写字楼出口的角落里 , 或是临街一个20平不到商铺;里面可供用户坐下来喝一杯咖啡的桌椅并不多(往往不到3个);但却构成了用户接触“小蓝杯”的服务站点 , 用户可以点一杯拿铁带走 , 也可以随时在小程序上点单 , 如果你所在城市有瑞幸咖啡店的话 。

(▲北京朝阳阳光100公寓社区门店 , 店内装修比较简易 , 堂食区只有一个板凳;图片为作者拍摄)

(▲瑞幸咖啡的模式对标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间”模式 , 即喝咖啡本身而非享受店内休闲氛围) 

直到5月17日庆祝上市 , 瑞幸在小蓝标上打出了“你喝的是咖啡 , 还是咖啡馆?我们不需要你为空间付费”的“咖啡宣言”物料 , 其实这是在弱化门店中“堂食”;与此同时 , 瑞幸又特别需要线下门店作为咖啡产品供应给消费者的前置仓、便利店 。


根据上市招股书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 瑞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时已累计在全国28个城市 , 开设了2300家直营店 。 要知道“海底捞”于1994年成立 , 到2018年上市时总共只有362家店;而瑞幸咖啡一直对标的咖啡业巨头星巴克 , 根据艾瑞的数据 , 在中国市场深耕了超过20年也才开了3700多家门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