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从钱学森之问到任正非命题,中国教育有多少底气应对全球化竞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华为遭遇“断供”,默默奋斗多年的“备胎”被直接推入实战。对此,所有人充满期待,也不乏担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此时接受中国媒体采访,言谈间最为关注的却是教育,甚至声称如果不谈教育问题,就不接受央视的专访。
何以如此?任正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而当将目光投向教育时,这位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深重的忧虑。他这样问:“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
如果我们拉长视线,或许可以说,任正非的命题无意间回答了钱学森多年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位为中国的科技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也不是没有答案。如果他曾经给出答案,或许会和任正非不谋而合。
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他们都在表达:我们要重视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学问。这个回答还有一层潜台词是,即使我们今天面对太多的 “卡脖子”项目,我们对自主可控的呼声如此之高,我们也无法一夜之间突破所有瓶颈,掌握所有答案。当我们理性而现实地面对科技进步这件事时,一定得说,这是耐心和定力的较量,需要五年十年或者更多岁月,甚至几代人的奋斗。
推荐阅读
- 问道|散人搬砖游戏之问道
- 李兰娟院士之树正确人生导向,钱老世纪之问,该我们怎样反思改变
- 我国又出了位钱学森!在美国名利双收前途无量,但他依然坚持回国
- 集中式or分布式的“莎士比亚之问”
- 钱学森从罗湖桥入境,港英警察借机羞辱,迎接的人气不打一处来!
- 让大众对5G身有所感 | 新京报社论
- 腾讯TDSQL提三个“数据库之问”,数据库技术未来重点在哪?
- 澎湃社论:治理大货车超载容不得一次开小差
- 经观社论 | 中国理当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更大贡献者
- 钱学森那么伟大,为何拿不到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