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亟需有分量有深度的批评( 二 )

简介

王见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如果有“失度”的现象出现

批评就应该立即跟进

收藏周刊:学者白谦慎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书中,引申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碑(或者摩崖石刻)可以学?”您怎么看?

王见:什么样的碑都可以学,这里主要是审美选择的问题。历代书法的演变,其实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宫廷趣味的审美线索。例如我们现在说的书法就是士大夫的趣味、宫廷趣味、贵族趣味;不能忽略的是历史还存在一条民间书写的线索,也就是由劳动人民或工匠所构成的发展线路,前者要求的是体例鲜明,工整有序,有一定的范式要求等,而后者则更多是自由的,体例多变,时篆时隶,时隶时楷,甚至写得歪歪扭扭,呈现出一种生动稚拙的趣味。

收藏周刊:书法到底有没有“法度”?如果有,又在哪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