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亟需有分量有深度的批评( 六 )

另外,谈岭南书法,绕不过康有为,假如中国有所谓的“现代书法”,康有为就是开先河之人。他提倡碑学及他个人的书法,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当时中国以“二王”和士大夫审美情趣为主的书法格局。此后于右任、谢无量、郭沫若等都沿着碑学的这个支脉写字。在岭南,直接受他影响的有高剑父、高奇峰还有后来的吴子复等。所以,碑学书风及康有为的书法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书法走向。而且,康有为对书法的革新,不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而是来自民间。

所以康有为非常重要。民国至今的很多书法探索,以及碑书有成者没有谁没受过康有为的影响。记得当年我在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书时,就在陈叔亮院长家中看到康有为的大幅书法赫然悬挂,气势磅礴,满堂生辉。实际上,若论康有为书法,不应该只把他放在岭南的范围,他是在全中国产生影响力的大家。

“文风”和“学风”才是

成就“岭南书风”最重要根源

收藏周刊:目前对广东书坛有这么个划分,第一个是从岭南画派影响下的广州美院的书法阵营,第二个是以曹宝麟为首的暨南大学阵营,第三个就是中大、华师有古文字学(或者文献学)背景的书法阵营。很多人认为岭南书派尚未形成,倒可以说“岭南书风”,但我细细想想,如果真存在岭南书风,这股风跟这三个阵营是什么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