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中芯国际能扛起中国“芯”制造的大旗吗?( 八 )

与台积电的诉讼之后,经过短暂调整以及此前积累能量的释放,2010年,中芯国际经营出现转折,销售额由2009年的10.704亿美元增长45.3%至2010年的15.548亿美元,2010年全年,公司晶圆总销售量为1985974件,较上年增长44.3%。

2010年净利润为1400万美元,与2009年净亏损9.625亿美元相比成功扭亏,且创造了公司全年净利润的新纪录。2011年以来,中芯国际营收从12.2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9.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

从2013年开始,国家大基金及地方性基金对半导体产业从芯片研发到制造开始进行补偿,中芯国际作为内地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是重点扶植对象。截至2017年6月末,大基金已经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91%。

从产能方面看,2011-2016年间中芯国际一直保持持续扩产,公司产能利用率远高于行业。2015年10月,中芯国际连续宣布新厂投资计划,在上海和深圳分别新建一条12寸生产线,天津的8寸生产线产能从4.5万片/月扩大至15万片/月,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8寸生产线。

之后公司又实现了14nm FinFET的量产,12nm工艺研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尽管英特尔、台积电等纷纷来大陆建厂,但中芯国际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头把交椅,也是被市场认为在晶圆技术上能够和国际技术相匹敌的公司,作为国内芯片上游的领头羊,将在芯片上千亿的进口替代市场增量上,拥有绝对份额的占有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