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芯”蓄力 汽车“氢”上阵( 三 )

由此,作为全国三大乘用车的生产基地之一的广州,迎来了发展氢能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邹渝泉发现了这点,也将自己的创业事业起点,放在了广州。

蓄势待发:研发氢燃料电池中的“芯片”

在这轮风口爆发前,鸿基创能的8名初创成员在氢能源行业中等待契机。邹渝泉出国后,从事燃料电池研发工作,并结识了其后的合作伙伴。其中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博士,及国内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技术领头人唐军柯博士。

2015年,世界上第一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诞生。2016年,中国燃料电池迅速进入产业化方向。“我们私下讨论,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邹渝泉说,国内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意味着蕴藏有巨大商机。

氢能源的产业链很长,他们要“掘金”的地方叫做氢燃料电池膜电极。

膜电极,又号称氢燃料电池中的“芯片”,是燃料电池电堆产生电能的反应核心。邹渝泉说,全球在此领域的成熟企业不超过5~6家。其研发门槛极高,且不说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光是研发周期都长达10~20年。但为何能吸引众多创业者投身其中?原因很简单,它是燃料电池里最“吃”成本的部分。如果研发出国产的膜电极并实现量产,氢能源汽车价格可大幅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