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结构性存款”

部分商业银行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打假“结构性存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钱箐旎

打假“结构性存款”

1月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万亿元,是在2018年结构性存款大爆发后第三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受资管新规影响,保本型银行理财这种高息揽储的产品将不复存在,而结构性存款就横空出世了

近日,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一条新闻吸引了白领小袁的注意。这条新闻说,“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在工作通知中提到要注意‘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其中的风险点包括,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看到“不真实”,刚刚购买了某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小袁有些不淡定了。“这什么意思啊?难道我买了假的结构性存款了吗?”小袁说。

监管部门打假“结构性存款”,究竟打的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