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没有春天:“只要想赚钱,就不叫顺风车”( 五 )

价格低,运力低,这是一个死结。而滴滴最近推出的特惠拼车,提前半小时就能叫到车,价格比快车还便宜,在一些用户看来,已与顺风车无异了。

在滴滴主导的漫长时间里,顺风车的价格以快车为标准,较快车便宜20%~40%,早期还不限制司机的日接单数。“滴滴顺风车的价格比现在高多了,我那时每天就算只接两单,也能覆盖油钱。”一位哈啰顺风车车主向虎嗅抱怨,目前顺风车平台的定价太低,大家都不太愿意接。

在滴滴顺风车的时候,这位司机接顺路的单,平台只收取少量“信息服务费”,一趟出行他能得到覆盖出行成本甚至小有盈余的收入。他觉得,“多少能赚点钱”是顺风车的必要条件。

“真正的顺风车价格只有快车的一半,甚至更低。”哈啰顺风车负责人江涛认为,顺风车才是真正实践“共享出行”概念的产物。只要车主有赚钱念头,即使有出行需求,也不算顺风车。

江涛觉得,顺风车不同于网约车,是一种互助的出行方式。车主需要清楚明白,你顺路接载陌生乘客,行程或许会增添麻烦,费用也不会很高,但至少能分摊油费;乘客则要知晓,司机只是顺路载你,不是专业运营服务,对方也无义务到门口接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