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业 真有实力取代中国吗?( 二 )

在莫迪任上,“印度制造”被作为国策提上议事日程,原本各邦各自为政的商业政策逐渐整合,外商直投政策大幅度放开,至2019年初,印度近90%的行业已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商投资机制也趋于简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包括制造业在内印度经济的发展。

印度制造业 真有实力取代中国吗?

但莫迪并不是神仙。

尽管他使尽浑身解数,印度的营商环境仍然是公认较差的。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将印度的营商环境排在190个经济体中第100位,属于中等偏下,而在印度开办企业的难易度排名则更低,只有第156位,排名甚至远远低于许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很显然,如此营商环境对制造业、尤其大规模高水平制造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莫迪上任以来极力扭转印度各部门、各邦政出多门,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的混乱局面,也的确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则和付出并不成正比:以“特区”为例,印度见中国搞特区经济卓有成效,自辛格时代开始效仿,一下搞出上百个特区来,莫迪2014年上任后指出“特区太多”“特区不特”,希望进行整合、优选,突出特区优势,改“大水漫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效果如何呢?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指出,2017年9月即莫迪上任后3年,印度经济特区数量已膨胀至221个,到了2018年1月,印度经济特区总数竟达到惊人的423个。这种“撒豆子”的建设、布局方式,与制造业、尤其大规模高水平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格格不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