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业 真有实力取代中国吗?( 六 )

3、沙滩上的大厦

制造业的崛起要有基础设施的保证,包括交通、电力、供水、三通一平;要有充足而素质足够的廉价劳动力;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有序的行政管制;要有稳健而有吸引力的外资政策,要有完善的上、下游市场和配套——仅仅具备这些,还只能从最基础的三来一补做起,而要完成这一切的配套,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中等国家在没有外力强力输血的前提下,需要至少20年时间,在此期间还需要政策的延续性和没有大的社会波澜及经济冲击。

应该承认,印度在建国初的确有很多优势:比中国好得多的工业和基础设施;装备精良的军队;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在第三世界的崇高声望;较中国好一点的教育和科学文化发展程度。但这些方面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进步缓慢(有印度方面数据显示,铁路通车里程半个世纪后甚至减少了),且在发展过程中异想天开地跳过工业化阶段——这样当然省事,但代价是大半个国家及其人民和这个国家的发展无关,这样的引擎能如何?

印度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孤岛现象”,即个别发达的产业、企业,内与大多数本国人口、劳动力和其他经济部门无关,外与周边市场、国际市场形不成互补链,这种“孤岛”造成少数印度产业、企业和富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整个印度却依旧停留在半个世纪前,也造成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印度既不是大多数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也不是大多数产品的主要市场,且这种现象迄今并无改善的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