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业 真有实力取代中国吗?( 四 )

尽管印度多年来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官方宣称2015~2018年平均增速高达7.2%,当然这个数据在国际间有争议),但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印度标准财经》2019年初援引一份泄露的政府就业报告称,2017年印度失业率高达6.1%,创1972~1973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高,且更令人担心的是,青年失业率比平均失业率高得多(15~29岁城市失业率为男性18.7%、女性27.2%,农村为男性17.4%、女性13.6%)。

这意味着“印度制造业神话”的最重要论据之一——丰富而便宜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帮助。尽管诚如一些人士所言,印度人口65%在35岁以下,每年有1000~12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可以源源不断供给制造业”,且随着他们开始赚钱、消费,制造业的国内市场就会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和制造业发展就会被带动激活,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但所有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青年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现实却是印度年轻人中每5人就有1人找不到工作——这还仅仅是纸面上的状况,实际情况更糟:印度“就业率”的含金量很低,如全国就业人口中有1亿人从事低端商业,包括至少1200万个小商店和至少2500万名流动小贩,“高于城市的农村就业率”则更是把所有“有把镰刀可以下地”的都算“农业就业人口”,这样的“人口红利”,又如何能构成迅速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