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AI清君侧:为什么鼓吹“寒冬论”的都是AI学者?( 六 )

在发布了AI寒冬理论之后 , LeCun、吴恩达等等活跃在AI产业界的学者们都提出了反驳 。 可同时市面上也传来了一些赞同的声音 , 例如纽约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教授Gary Marcus , 也曾在去年撰文批判深度学习 。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为AI“哭丧”的学者 , 恰恰也都是研究AI相关领域的 。

这种行为并不是来源于学者干一行“唱衰”一行 , 而是因为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和当前AI的发展有所出入 。

就拿Filip Piekniewski本人来说 , 其研究范围在经典计算机视觉中 , 既是在广泛的算法集合中从图像中提取信息 , 作为机器学习分类器的前端 , 以构建更复杂的检测器 。 但在现实应用场景中 , 检测器的搭建过程非常复杂也不具有可复制性 , 相比之下远不如深度学习更加高效 , 所以一直很难走向市场 。

但经典计算机视觉的优势在于 , 其准确度相比深度学习解决方案更高 , 对计算力的要求也更低 。

看到这里 , Filip Piekniewski此前一些看似非常不合理、不具有学术专业性的言论就有了解释 。 不论是强调深度学习是硅谷的为了卖GPU营造的算力骗局 , 还是强调AI炒作带来的学者身价膨胀 , 本质上都是在为自己的学术观点站台 , 表达对目前深度学习一家独大的不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