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后裔 八旗子弟留下的血脉( 三 )

正是带着探秘的心理,我走近了在成都为数不多的这批神秘而特殊的人群。

通过走访了解少城和清末住在少城的望族人家,通过他们的故事,折射出少城的荣辱与兴衰。这些当年还是懵懂孩提时代的旗人,如今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从他们朦胧的记忆和切身感受中,我走进了一个个真实的少城旗人生活区。

当年康熙进兵成都,是考虑到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因为成都作为进藏重要的门户,无论大征小战,都有着桥头堡的作用。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在西藏地区由于和硕特部的统治与藏族封建领主发生矛盾,蒙古准噶尔部乘机偷袭,杀死拉藏汗。西安将军额伦特率兵数千,前去弹压,遇伏,全军覆没。清廷决定由青海、四川、巴里坤三路出兵进攻准噶尔部。其时巡抚年羹尧奏请在四川设驻防旗兵,“上嘉其实心任事,遣(付)都统法喇率兵赴川协剿。”法喇从荆州驻防八旗拨三千旗兵入川。这批旗兵曾进驻巴塘、里塘、打箭炉等地,藏乱平定,法喇率兵返回成都,康熙六十年奉命留旗兵驻防成都。

成都这才有了驻防旗兵,也就有了成都的满蒙族。此后,少城便有了它新的真正的主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