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后裔 八旗子弟留下的血脉( 六 )

这也怪不了满蒙旗子弟,他们的祖辈都是过着“清语骑射”的日子一辈一辈过来的,吃穿全是皇粮皇饷。清代八旗兵的制度,原是平时牧畜,战时召集成军,入关以后拨各地驻防,便成职业军人,代代都靠粮饷生活。

由于兵额有限,粮饷也有定额,这就使得人口繁衍速度缓慢。

据载,康熙六十年来川驻防的旗兵,满蒙户口二千余户,人丁五千余。到嘉庆时百年当中满蒙旗兵户口是2153户,人丁10998名,没有大的增长。同治十年报部册籍,户口四千五百余户,人丁13700余名。光绪九年将驻防闲散100名(旗兵家属不是额设兵士)移调杭州填防,连家属其三百余名。光绪卅年将军绰哈布查核册籍,实有户数五千一百余户,男子一万二千余名,女子九千余名,共二万一千余名。

说穿了,是整个大清体制这个“笼子”,把他们禁锢在少城这样的优越环境里,纵然他们自己有三头六臂,走不出少城半步,也是枉然。

叁 将花与战马,带到遥远的成都

住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宿舍的赵尔寰家里挂着不少书法作品,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家,屋子里,窗户边全是花盆,那些花盆里的花真可谓争奇斗妍,赏心悦目。同样,在赵宏枢和苏成纪两位老人的家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世世代代生活在成都的八旗后裔们的生活方式很特别,也很浪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