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后裔 八旗子弟留下的血脉( 四 )

贰 八旗实行世袭,大量旗人成“闲散”

《大清圣祖仁康熙徨帝实录六》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八月庚寅,“四川巡抚年羹尧疏言‘川省地居边远,内有土司番人聚处,外与青海西藏接壤,最为紧要。虽经设有提镇,而选取兵丁,外省人多,本省人少,以致心意不同,难以训练。见今驻扎成都之荆州满洲兵丁,与民甚是相安。请将此满洲兵丁酌量留于成都。”

有了朝廷的“御旨”,世代居住北方的旗人,就这样在西南多雨的成都,成家立业,从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众所周知,成都是座移民城市。明朝末年,四川屡遭兵祸,成都尤甚,民众大量死亡,几十里或几百里都无人烟,田土荒废,长了很多树木,到处野兽成群。

一些住在成都附近的地主富户,事先纷纷携带金银契据带着子女逃进灌县以西地区居住。因之,在成都,现在还留有“弄烂就弄烂,弄烂到灌县”的顺口溜。后来清朝肃亲王统兵从北路进川,清除了四川的兵乱,四川渐次平静。为了改变四川的荒凉现象,清廷当局把湖北两广的人移来四川开辟已经荒废的土地(开辟的土地归自己所育叫做插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