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车企围剿滴滴背后:消化过剩产能、转型服务自救( 四 )

爱分析高级分析师刘馥亮认为,“B2C的模式相对成熟,财务模型是清晰的,分时租赁形式的共享出行目前还是亏损状态,传统车厂因此更倾向于B2C形式的网约车。新造车企业通过分时租赁的形式,可以降低消费者接触自己品牌的门槛,同时进行市场教育。”

车企的优势和劣势

车企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相比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传统车企具备车源上的重大优势。以曹操专车为例,它更像是吉利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大买家,统一采购并运营吉利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吉利帝豪EV,招聘认证司机,提供标准化服务。而神州专车背后的神州优车采购的主力车型(占比约75%)的车价有近25%-30%的折扣。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现在更提倡的是网约车区域化。”出行行业从业者章飞告诉燃财经,“主机厂在地方一般都有很强的资源,现在做出行的几个主机厂基本都是新能源造车厂,比如说河北可能会按照长城的车辆制定网约车的轴距价格等指标,那司机肯定会首选长城的车”。

但想要在野蛮的网约车市场分一杯羹,这些优势远远不够。目前来看,仅滴滴一家就占据整个网约车市场超过90%的份额,整个出行市场依旧是滴滴一家独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