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车企围剿滴滴背后:消化过剩产能、转型服务自救( 六 )

“共享出行领域,车本身不是核心问题,核心有三个,一个是流量和获客能力,第二是精细化运营的能力,第三是获取司机的能力,此外还有品牌,这些都是滴滴的壁垒,也是传统车厂很难超越的。”刘馥亮告诉燃财经(ID:rancaijing)。

另一方面,相比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显然缺乏某些必备的基因,“这是两拨完全不同的人在做,感觉完全不一样”。

因此,短期来看,车企似乎很难打破固有的格局。

车企的近忧远虑

但车企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是近忧。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减少5.8%,这是近30年来中国汽车销售首次下滑。到了2019年,情况并没有好转。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我国的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十个月同比下滑,经销商的库存居高不下。

即将普及的国六标准也增加了车企对销量的焦虑。2019年7月1日起,全国15个省市将施行“国六”排放标准,届时在这些城市内,国五标准汽车的使用将受到限制(严格实施国六之后,国五的汽车则不能登记注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调研显示,近七成经销商7月1日前无法消化国五库存车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