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的隐形天花板( 七 )

然后,我们想到了亚马逊Prime方案,即卖会员,会员期内免运费。显而易见的是,运送实体商品肯定是有成本的。所以,Prime政策对销量和平均客单价到底会产生多大影响,对评判Prime的财务模型会产生巨大差异。

庆幸的是,Jeff决定跳过测试,直接执行。把增长放在第一位,长期再来解决商业变现的问题,这在科技公司中并不少见。但比起单位经济模型更清晰的零售型业务,这种模式在社交网络中更容易被接受。卖的越多,亏的越多,这种商业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人们总是将此与亚马逊的商业模式相混淆,质疑持续至今,对此我们也很无奈。

事实证明,你可以通过Prime这样的会员机制,让人们预付运费,他们非常乐意进行后续的交易。的确,在一部分订单上,在一部分用户身上,我们没赚到钱,但在整个网络中,需求曲线的巨大提升令人惊叹,并且改写了整个游戏规则。

而且,正如Jeff一直说的,从长远来看,总是可以通过调整一些细节,来获得利润。比如,对于一些实在又大又重的东西,可以要求收少许的附加费用,或是干脆把它从Prime免运费的范围中移除。如今,亚马逊有一些商品被标记为“需附加商品”,用户需要把它们和其他足够商品一起购买才能免运费,这样就可以合并发货,而不是单独发货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