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1905丨坚守底线思维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50)

我们认为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使得金融机构实现市场化竞争,从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真正实现有进有出的目标应当始终坚持。长期以来,我国未能形成一个市场化的问题银行处置机制。问题银行的事后处置,大多由中央银行再贷款来提供资金支持。1999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时,指定工商银行为接管人全部接管其资产。2004年起,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前,国家直接注资改善其资产质量。

这种非市场化的事后处置问题银行的方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以再贷款来处置问题银行,带来巨大的负担,且由于处置过程中各方权责利不对等,处置效率低,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同时,银行承担风险的机会成本低,进而形成冒险—救助—再冒险的恶性循环。

因此,建立金融行业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及退出机制刻不容缓,但为了应对潜在的系统性流动性冲击,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应随时准备向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以防止系统性流动性枯竭发生,进而引发金融危机,严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结:坚持底线思维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目前,逆周期的宏观政策应避免受到供给冲击的影响,同时避免以紧缩的货币信贷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迷思,坚定底线思维,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应该认识到,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尚不稳固,内需尚不够强劲,企业家对于经济前景、投资回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信心仍然不足,民间资本投资的信心还有待加强。企业高负债条件下的信用危机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在整体金融资源供给体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下,一旦总量政策过早、过度收紧,则信用危机仍有系统性加剧的可能性。外部环境虽有望一定程度得到改善,但外需下滑趋势难改,稳定经济与就业形势仍需要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发力。

推荐阅读